他自幼迷恋音乐,广泛吸收中国地方戏曲和民歌精华,形成了挥洒自如、独具特色的演唱风格;他为人谦和,歌声高亢嘹亮,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歌唱事业,深受部队和群众的喜爱;他与著名词曲作家吕远合作长达43年,演唱的《克拉玛依之歌》《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》《西沙,我可爱的家乡》等歌曲广为流传,久唱不衰。他就是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——吕文科。
他是德艺双馨的歌唱家,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,《克拉玛依之歌》《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》等响彻神州
信息,从这里触达民歌圈
痴迷音乐,别具特色
1930年8月16日,吕文科出生在河北省井陉县南芦庄村。他从小就很迷恋音乐,家乡的戏曲二人转、河北梆子、京韵大鼓、丝弦及民歌等本土艺术让他如痴如醉。渐渐的,他萌生了“长大我也去演唱”的想法。
1936年,吕文科随家迁至山西省阳泉市,开始读私塾。17岁时,他便考入了石家庄文工团,开始了系统的声乐训练。在成长的过程中,吕文科广泛吸收中国地方戏曲和民歌精华,逐渐形成了挥洒自如、独具特色的演唱风格。
1953年,吕文科被调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建筑工程部文工团,任乐队副队长。从此,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歌唱事业。在吕文科进入团里一年后,一次偶然的机会,他在长春第一汽车厂工地上遇见了他歌唱生涯中最重要的人——我国著名词曲作家吕远。自此,开始了两人长达43年的合作生涯。
↓视频:吕文科《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》↓
“二吕”相遇,声名远扬
1954年,吕文科与刚调到中央建政文工团工作的吕远相遇相识,一个时任创作员,一个是独唱演员。估计当时很多人都没能想到,这二位居然能产生如此巨大的“化学反应”,一写一唱间,歌曲已传遍神州,这或许就是缘吧。
资料图:吕文科在领唱
“二吕”首次合作的歌曲是《马车夫之歌》,吕文科为此还专门找吕远学习了东北民间音乐,学一句琢磨一句,终于渐渐找到了感觉。此后,吕文科又把吕远的《哪儿来了这么个老货郎》演绎得活泼有趣、亲切自然,深受群众的喜爱。
1957年,吕远创作完成了新中国第一首歌唱中国石油的歌曲——《克拉玛依之歌》。该作品经由吕文科演唱之后,立刻传遍华夏,使远在大漠、人迹罕见的克拉玛依一夜之间广为人知。这首歌曲也与“二吕”后来合作的《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》等名曲一起获得建国40周年广播金奖和首唱奖。
1963年,“二吕”一起被调入海政歌舞团,从此合作的机会就更多了,“爱舰、爱兵、爱海洋”成为了他们讴歌生活、赞美生命的主题。此后,吕文科共演唱了《西沙,我可爱的家乡》《八角楼的灯光》《木棉花开火样红》等上百首歌曲,其中许多名曲至今广为流传。他也渐渐成为了海军部队最喜爱并为之骄傲的歌唱家。
↓视频:吕文科《木棉花开火样红》↓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&vid=q0379zxbolv
为歌唱事业奉献毕生精力
在近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中,吕文科获得过大量的荣誉和奖励。他的传世作品基本都是吕远创作,也因唱吕远的歌而成名,反过来吕远的作品又是通过吕文科的演唱而辉煌的。
吕文科为人谦和,善良正直,始终把自己当作一个战士,常年深入军营、海岛、兵舰,为战士们演唱,从来没有大牌明星的架子,也因此深受人们的爱戴。
生活中的吕文科非常乐于助人,在艺术上他也总是以理服人,并对后起之秀竭力举荐。他常说一句话:“党和人民给了我太多太好的机会,我只是付出了一点点勤奋,今天的荣誉使我受之有愧。若能用我的有生之年,为我们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做点贡献,我也就心满意足了。”
资料图:“双吕”最后一次工作合影
1997年11月16日,吕文科因消化道大出血在北京海军总医院去世。在去世前一天,他还去参加了演出活动,以实际行动做到了“为歌唱事业奉献毕生精力”。当时正在国外进行文化交流活动的吕远得知这一消息后,犹如晴天霹雳,悲痛至极,痛哭不止。“在克拉玛依40周年市庆时,原本我和文科作为‘荣誉市民’要同去庆贺,我们原定还要带上一首新歌,可后来我只能悲伤地孤身前往了……”吕远遗憾地说。
吕文科,一位德艺双馨的歌唱家,带着对民族声乐艺术的眷恋,匆匆走完了他67年的人生路。他的离去,让我们感到深深的悲痛和惋惜。
策划/撰稿/编辑:民歌君 交流与合作加微信:leminge